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处处长王玥霖
“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政府采购作为财政政策工具之一,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4年2月29日,由政府采购信息报联合政府采购信息网举办的19届政府采购集采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在上午的主题演讲环节,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处处长王玥霖分享了其对政府采购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需求侧引领企业科技创新
王玥霖强调,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企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主体,提升新质生产力领域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从实践来看,传统供给侧的税收减免或研发补助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拉动企业投资、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换上,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就需要从需求侧发力,通过完善政策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王玥霖说。
据王玥霖介绍,政府是国内市场最大的采购需求主体,具有超大规模的优势;政府采购作为国家干预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对科技创新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2022 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3.50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和 GDP 的比重分别为9.4%和 2.9%。与此同时,在政府采购实践中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技术突破来解决,如市场现有产品技术不能满足要求;或者在现有基础上引入新的产品、技术或者新的服务理念,能够显著改善功能性能。因此,从以上两方面来看,政府采购能从需求侧引导科技创新,激发产业发展动能。政府采购也需要科技创新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从各国采购实践来看,支持科技创新是政府采购的一项主要功能,并将其作为实现关键政策目标的战略工具。如美国采用小型企业创新研究 (SBIR ) 计划、英国采用远期承诺采购 (FCP )模式、欧盟采用商业前采购 (PCP) 模式等,这些政府采购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为完善我国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提供了的借鉴。
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联动
“新质生产力不是普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而是颠覆性的科技革命和战略性的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全新的创新环境和生态体系来支撑。通过制度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王玥霖说,从政府采购来看,就是要发挥需求侧对新质生产力的牵引作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具体来说,通过制定国家鼓励企业研发的重点领域指导目录、制定创新产品认定办法、出台支持科技创新的政府采购交易规则、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与激励机制以及制定履约验收方法和标准五方面,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制定国家鼓励企业研发的重点领域指导目录方面,王玥霖建议,国家科学研判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围绕重点领域定期遽选发布典型应用场景清单和推荐目录。财政部门联合科技部门,结合国家战略性需求,明确政府采购支持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制定相关的创新采购目录。政府在应用场景清单和推荐目录内发布采购意向,引导和鼓励企业围绕国家需求和应用场景开展技术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出台支持科技创新的政府采购交易规则方面,王玥霖建议,属于首次投放市场的创新产品实行政府首购,采取非招标方式,将政府采购合同直接授予首购产品供应商;同时,对创新产品给予适当的政府采购预留份额或评审优惠。对于设计政府采购支持的创新产品采购的,不得要求提出同类业务合同、生产台数、使用时间长等业绩要求,鼓励采购人积极采购创新产品,通过应用带动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
王玥霖表示,政府采购作为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始终注重提质增效,促进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联动,更好地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作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